讲述从光里走来的男人余承东和华为终端的故事#余承东

从光里走来的男人余承东(一)。

从今天开始,我想花几天的时间给大家讲讲从光里走来的男人余承东和华为终端的故事。今天是余承东传第一集初露光芒。

2011年华为营收突破2000亿,但整体增长只有11%,相比于2010年的24%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公司为了完成万亿营收的战略目标,决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在原有运营商的基础上新增终端BG和企业业务BG,分别由余承东和徐文伟负责这两个业务。

余承东1993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华为参与CC08机的研发,并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和研发结果在当年就成为了基层主管。同年余承东发现了一个叫CDMA的东西,那是3G通信的基础。他把设想向任正非汇报,经由老板批准,他独自带着一拔人启动研发。

从此华为从过去的核心交换设备进入了无线通信领域。做出来后发现,相比于传统的固话无线通信,无论是技术还是未来的发展演变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华为将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压在了GSM和CDMA技术上。

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中国电信的野心,华为也因此错过了小灵通的巨大市场机遇。而中国政府迟迟不开放3G,也导致华为出现了负增长。迫不得已,2001年华为启动进军欧洲的计划,希望用现有的产品参与欧洲移动通信建设。

但相比于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这类的传统厂商,华为没有任何名气。移动设备高质量要求也使得运营商不敢冒险,华为的销售人员压根都见不到运营商的负责人。

转机出现在2004年,当时的一个荷兰的小运营商刚刚获得了政府的牌照,华为找到他们询问合作的可能。当时的欧洲由于资金和土地的限制很难建设大型的基站,而荷兰这一情况更加严重。这个运营商只有问题和合同,其他什么也没有。而华为此时也仅仅只有大型基站的产品,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销售人员将情况反映到了总部,这个合同接还是不接?接了完不成,华为在欧洲必然名誉扫地。之后几年想要继续拓展业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前面的努力迎都将白费,同时没有现成的技术和产品,连方案都没有,接了也等于是自杀。

面对当时客户的场景,已是华为无线研发主管的余承东想到了分布式基站,但这仅仅是一个设想,周末他带着管理团队一起爬梧桐山,边爬边讨论方案,期间还打了10多个电话给技术人员,几乎所有的人都说没法做。爬山回来,余承东拍板接下了这个订单,启动分布式基站的研发。

此后,华为工程师在背水一战的形势下,以铁一般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日以继日的研发,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完成了第四代基站的开发,并以此产品一举打破了西方运营商的垄断,横扫欧洲市场。

余承东也凭借这一革新性的突破,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懂的人都知道这个奖项的分量,而华为的无线从此摆脱了亏损,摆脱了借钱发年终奖的窘境,走上了圣无线的道路。

如果说无线产品的成功体现的是余承东独特的战略眼光和技术能力,那么欧洲研究所的建立更突出了他强大的管理能力。我们下期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