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回应”试驾车致3死事件”六大质疑:智能驾驶安全争议再起

小米汽车针对”厦门试驾事故致3死”事件发布长达5000字的调查报告,逐一回应舆论六大核心质疑,这场由智能驾驶功能引发的悲剧暴露出新能源汽车安全评估体系的深层漏洞。

小米EV

焦点回应清单

  1. “自动驾驶是否开启?”
    小米公布EDR数据:事故前2秒驾驶员强行接管,系统处于L2级辅助驾驶状态(非全自动驾驶)。

  2. “AEB为何未触发?”
    技术团队模拟显示:事发时车辆以136km/h超速(远超AEB工作范围80km/h),且目标车辆横穿时相对速度差达90km/h。

  3. “试驾流程是否违规?”
    承认销售带客户上路实测确属违规,已终止涉事门店合作,但强调”国家未禁止城市道路试驾”。

  4. “安全员资质问题”
    涉事安全员仅持有普通驾照,无专业试驾员认证,暴露渠道培训缺失。

  5. “数据真实性争议”
    接受第三方机构调取云端数据,但死者家属质疑”关键0.5秒数据帧丢失”。

  6. “车辆结构安全性”
    碰撞后电池包未起火,但B柱断裂被指不符合CNCAP五星标准。

行业警示录

该事件折射出智能汽车时代的矛盾:厂商宣传的”自动驾驶”能力与用户认知存在严重偏差。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指出:”现行L2级系统仍需100%人工监管,但销售话术常模糊责任边界。”

小米虽快速回应,但品牌信任重建艰难。正如网友所言:”科技公司的试错成本,不该由普通家庭用生命承担。”这场事故或将推动智能驾驶宣传规范立法——在技术创新与生命安全之间,必须划出更清晰的红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