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一巨头跌落神坛。
去年9月,东芝公司宣布已被要约收购,将逐步完成被收购,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不禁令人唏嘘,这一百年名企,终究难逃命运安排,走向灭亡。
待到下个百年,东芝或许只是一遥远代号。
可东芝本不应如此,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芝绝对是炸裂般的存在。
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由东芝制造,第一个电饭煲由东芝产出,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由东芝研发,第一个文字处理机从东芝走向世界,甚至,东芝的数控机床还惹怒了美国……
网图
当时的东芝之于日本,正如如今的三星之于韩国。
就这样草率退场,实在让无数消费者意难平。因为在他们心中,这不仅只是一企业的退出,更代表一个时代的落幕。
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谁都无法阻止。但仍会感到困惑,曾经那个风光无限的黄金企业,何以走到这一步?
细数历史,才发现,这已不是东芝第一次面对被要约收购了。早在两年前,东芝就迎来了第一批不速之客。
2021年4月6日,CVC一投资人带着“满满诚意”踏进东芝董事会大门。
那人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带来了我司对贵司的收购要约,价格约210亿美元,已经给你们溢价30%了。
东芝董事们当场懵了:我们怎么可能被收购?我们怎么可能接受?你这太突然了,再说你这收购计划明显缺少细节,我们不接受。
这事传出去以后,CVC也成了PE界的笑柄:
他们在搞什么?除非东芝股东们临阵倒戈,否则他们怎么可能完成收购?
可嘲笑归嘲笑,这种子一旦埋下,东芝高管的椅子也愈发不稳固了。
20天后,东芝收到了来自新加坡3D公司(东芝第二大股东委托的投管机构)的公开致信:
我劝你们收起这种敌视态度,免得吓跑潜在收购者,届时,你们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这一封信让东芝决策者们头都大了,一个个绞尽脑汁思考对策,可谁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的烦恼接踵而至。
网图
美国KKR高调发言:我们有意以高于CVC的价格参与竞购。
加拿大BAMI宣布:我们也在考虑参与竞购。
日本JIC、Nor银行、贝恩资本,纷纷摩拳擦掌,一副“东芝必败”的模样。
可东芝作为一老牌名企,才不会轻易认输,坚持履行“能打败自己的只有自己”准则,拒绝所有外来干扰,专心自救。
一年后,东芝将旗下分支业务——“东芝开利”挂牌出售,获得了1000 亿日元收益。
紧接着又将电子设备业务独立出去,计划让它先上市,完成自救第一步。
本以为就这样能成功,可如今的事情证明,东芝不过是苟延残喘。
百年名企何以沦落至此?答案或许藏在过往的每个重要节点里。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大批企业迅速崛起,田中制造所、东京电器株式会社均在列。
1939年,这两家公司合并,正式开启东芝霸市的那些年,当时的东芝不仅制造业繁荣昌盛,高新科技领域技术也遥遥领先。
那些年,光是半导体领域,东芝内部就有两个研发方向,一是以齐藤升三为首的DRAM赛道,二是舛冈富士雄为主的NOR闪存赛道。
1984年,NOR闪存率先研制出来,可东芝更倾向于发展DRAM赛道,便忽视了NOR闪存。
事实也正如东芝管理层所料。
很快,全球最大容量的1M DRAM横空出世,日本东芝一举成功,成为世界半导体领先制造商,美国英特尔和韩国三星只能望其项背。
网图
在这一核心优势加持下,东芝旗下其他产业也遍地开花,基建、发电、核能、家电、计算机、制造业,到处呈现欣欣向荣之态,堪称“日本之光”。
东芝高管们纷纷沉浸在喜悦中,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然被一双眼睛盯上。
事情的最开始,是东芝偷偷卖给了苏联6台潜艇数控螺旋桨铣床。
这种铣床造出来的螺旋桨能大大减轻核潜艇运行的噪音,也算是科技发展的一种利好。
可是卖给苏联,那就是东芝的不对了,毕竟当时美苏还在争霸,美国还需依据嗓音去定位苏联的核潜艇。
东芝这样做,明摆着与美国老大哥为敌,那美国肯定不会轻易罢休。
在这之前,东芝如何凭借自己实力吊打英特尔和AMD,如何将英特尔拖出了财务危机的,美国可都记得。
于是,美国借此机会对东芝进行制裁,规定5年内,东芝所有产品都不得在世界范围内销售。
这一番操作下来,着实让东芝损失惨重,也是这一期间,三星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第一。
可东芝好歹也是一百年名企,实力摆在那里,只要再努努力,重新站起来还是没问题的。
东芝管理层立即调整策略,打算继续发展半导体。可他们谁也没想到,当初自己放弃的NOR,却被英特尔拿去充了第一。
早在东芝放弃NOR时,英特尔就意识到了闪存的巨大潜力,迅速与东芝签订授权许可协议,组建事业部,专注研发闪存芯片。
东芝内部提出NOR闪存的舛冈富士雄无可奈何,只好进一步研究,率先提出NAND型闪存概念,认为该闪存更适合数据存储,成本也更低。
可这一提议递交上去后,立马被否定,他自己也被一纸调令调离研发团队,着实离谱。
舛冈富士雄想了很久才明白了答案:恩师兼伯乐武石喜幸不幸离世,自己又总是特立独行不招待见,最终连带着自己的研发也被沦为职场斗争的牺牲品。
从此,NAND就也没了以后。
网图
一年后,英特尔发明全球首个商用闪存芯片,东芝不以为然。
直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快速发展,个人电脑开始普及,戴尔进入世界500强,东芝才想起了NAND,打算大干一场。
可他回头一看,咦,没钱了!
若要研发NAND闪存,至少还要再穷个2-3年,并且还不能确定是否成功,风险太大了,索性不要再投入闪存了,对半导体的投入也要缩减。
东芝以为砍掉业务就能走上复兴之路,却不知自己离复兴越来越远。
三星嗅到这一契机,向东芝闪存工程师们投来橄榄枝,工程师们也明白东芝已没了自己的容身之处,纷纷跳槽至三星。
之后的事情也没了任何悬念,1993年,三星率先拿下全球存储器领域No.1。
东芝终于着急了,核心产业被取代,家电产业又要与我国的新兴家电品牌竞争,一时之间招架不住,赶忙四处寻找新业务。
这时,前景广阔的核电业务映入他们眼帘,。
他们赌对了,凭借这一东风,短短几年间,东芝就成了日本最大的。
可成也核电,败也核电。
东芝不甘心只做日本老大,将目标瞄向了全世界。
很快,东芝就拿下核电先锋西屋电气77%的股权,代价是54 亿美元,超出溢价3倍。
可他们已经杀疯了,毫不在乎,紧接着又追加16亿美元,最终拿到西屋 87% 的股份,圆了世界第一梦。
然而,这一看似英明的举措,却为东芝带来了致命打击。
将西屋纳入麾下后,东芝立马开始大造核反应堆,到处收集核反应堆设备订单,仅仅一年,收入就激增3倍。
东芝管理层们看到了曙光,打算继续利用核电业务赚钱,然而,意外降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行各业亏损严重,东芝也不例外。
次年初,东芝交出一份赤字3435亿元的试卷,令人瞠目结舌。
集团要求接下来必须提升公司利润,新上任的佐佐木也明白,目前能依靠的只有核电业务,还好,核反应堆设备订单已有12个,如无意外的话,到2015年应该能拿到39个核反应堆设备订单。
可意外再次降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再次将东芝推下深渊。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爆发,福岛核电站发生泄露,众多放射性物质侵蚀百姓安全,而这一核电站,正是东芝所建。
消息一出,不少国家出于安全考虑,暂停核电业务,东芝之前拿到的订单也被取消。
没了核电业务支撑,东芝只得捡起曾经不被重视的小生意,每年财报虽有下降,但也还过得去。
可吃瓜群众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派和谐景象竟是假的!
2015年,东芝三任社长齐刷刷起身,面对媒体和镜头深深鞠躬,原来,过去7年里看到的都是假象,东芝在财务造假!
网图
一时间,东芝形象口碑大损,股票暴跌,市场日渐低迷。
所有人都觉得,东芝真该好好审视最先将自己拖入泥潭的核电业务了。
可他们非但没有,还与之杠上了,又以2.29亿美元收购了的核工程业务,坚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东芝终究没能站起来,宣布彻底摆烂,用“割肉”来偿还财务造假带来的虚空。
2015年,东芝将图像传感器业务卖给索尼。
2016年,“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将80.1%的股份出售给美的。
2017年,东芝半导体业务被贝恩资本收购,电视机业务被我国海信收购。
2018年,西屋电气被加拿大资产管理公司收购。
同年,夏普买断东芝笔记本电脑业务80.1%的股份,2020年,夏普买断东芝笔记本电脑所有股份。
到2023年,东芝只剩下能源、数字解决方案、零售及打印、建筑、公共服务、电子设备及存储等六大业务,平平淡淡,毫不出彩。
网图
与其耗着,还不如被收购。
纵横商场百余年,冬至最终仍抵不过被收购,是命运,也是使然。
纵观东芝大起大落的一生,很难不感慨:
东芝真是太背了,每次刚有起色就遇上黑天鹅事件,可能真是命运让它走向衰亡。
可将眼光放在同样经历的英特尔和三星身上,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不经意的选择,都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
若是当年,东芝多多重视闪存技术,而不是任事唯喜;若是耐心等待尖端科技开花结果,而不是考虑眼前收益;
若是居安思危为自己多留一手准备,而不是大胆冒进不管不顾,结局是否会大不同?
毕竟,天灾尚可补救,人祸才是灭亡之根本。
暂无评论内容